考研网 门户 报考攻略 考研经验 查看内容

2015年财科所财政学考研过来人分享他的中华考研路

2015-3-15 18: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26| 评论: 0

摘要: 1.基本情况  我是二战。本科毕业于一所以工科著称的985,但学的是法学(当然我们学校的法学也不错),纯文科生。同时修了经管学院的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基本的经济学内容都涉猎过(中级微观、中级宏观、计量经济学 ...


       1.基本情况

  我是二战。本科毕业于一所以工科著称的985,但学的是法学(当然我们学校的法学也不错),纯文科生。同时修了经管学院的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基本的经济学内容都涉猎过(中级微观、中级宏观、计量经济学等),算是比较热爱经济学的孩子吧,然后英语一般(六级低空飘过)。一战考的是北大的国家发展研究院,没进复试,初试成绩385(政73英66数131专业115),二战就选择了财科所的财政学,初试成绩401(政72英81数148专业100)

  2.关于报考财科所的动机

  无非就是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这方面看:财科所的专业课还是比较简单的,虽然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不少,但是只要是真正理解了,拿一个及格分应该是没有问题;同时复试刷人也少,初试成绩和最终录取有比较高的相关性。相较而言,国发院的专业课分数就没有那么稳定,而且貌似复试刷人也比较随意,故不太适合我这样的风险厌恶者。

  收益这方面看:我考前也搜集了资料,财科所历年的就业还是很好的,硕士导师阵容也比较强大,应该说这个平台还是不错的,至于最终发展的如何,我以为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吧;另外,财政学在经济学里也算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分支,值得深入探索。且不谈当代的公共经济学如何发展,中国的历次重大经济变革,诸如桑弘羊盐铁专卖,杨炎两税法,张居正一条鞭法,甚至是九四年的分税制改革,可以说均是以财政为核心,就是那句话——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3.关于初试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是二战,所以从8月中旬才开始着手,在校园里租了个房子,看书在图书馆,吃饭在食堂。当时的安排是,8,9月复习数学和英语,9月下旬开始看专业课,10月加上政治。每天复习的时间,如果状态比较好能到8-10个小时吧,状态不好就不一定了。当时我做了一个日期表格,每天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标红,否则标黑,最后统计下来,标红的大概有100天,标黑的大概40天吧。

  政治:两次政治分数比较相近了,不好不坏。用的资料:红宝书,肖秀荣系列(1000题,命题人考点预测,8套题,4套题,19页的一份考前预测资料),蒋中挺5套题,风中劲草的3套押题卷。10月份的时候开始看红宝书,也就是粗略的过一下,看的不是很仔细。边看边做1000题,等红宝书扫了一遍,1000题也做得差不多了。然后红宝书就彻底成了一本工具书,没有再完整看,就是做题遇到不会的知识点翻翻,然后把相关的章节看看。后期就是大量的做客观题,窃以为政治就是得客观题者得天下,可以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套题的客观题都做做,选择题力争40+。大题的话,我两年都是重点背了肖的命题人考点预测,再佐以肖四,风中劲草那几套押题卷中的大题。

  英语:第一年66,第二年81,进步算是比较大。七月下旬上了一个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强化班,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主要是阅读和作文两方面。阅读学了定位法,作文获得了比较好的模板,之后的训练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两大块展开。我认为,考研英语一的一套试卷中,分数最具伸缩性的恐怕就是阅读(四篇40分)和作文(大小作文30分)了,剩下三个题型,完型主要靠蒙,翻译主要看命(有时很难,比如去年;有时很简单,比如今年),新题型正常都6分以上吧,所以应当着重训练阅读和写作。

  当然在这之前单词关要过,用的资料就是俞敏洪的那本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法,其实这本书的好处不在于什么新奇方法,仅在于它很全(词汇量和单词含义)。我在8月,9月其实是在用软件背单词(先用拓词,后用百词斩),但是这里并不推荐,最大的问题是软件总是着重强调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而忽视其在考试中的引申义,而且仅是就词论词,缺乏搭配的词组。另外,背单词的方法也可以注意下,我认为大量泛背是王道,即“看单词”而不是“背单词”,就把一本单词书当小说读,一天看四分之一,把不熟的单词标注,第二次着重看不熟的单词,不用太在意这个单词是否记牢了(因为即便当时记牢了后来也会忘),只需要多次重复地看它(当然看的时候每个含义都要仔细阅读),自然会熟。一本单词书反复看上十几遍,大多数词想忘都难。当然,背单词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建议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而且应该天天坚持直到考前。

  单词需要实打实的积累,阅读和写作就更需要一些技巧吧。就阅读来说,我认为定位法是个不错的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根据题目来定位文章中的某一句话,再仅根据这一句话来解出答案。这种方法的依据就在于,英语一阅读中的绝大多数题目都仅是针对文中的某一句话出题的,所以核心问题不在于读懂全文,而在于找到并读懂那句话,所以做阅读的路径可以如此:题目>文中定位的一句话>选项,而非传统的:通读全文>题目,后者自然要花费更多时间。

  当然,知易行难,要将定位法熟练运用,需要大量的训练,而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佳的训练材料自然是真题,可以将真题的每个题目都加以定位,寻找题眼及其逻辑,如果觉得不够,可以试试人大张锦芯的《考研英语阅读200篇》,这本书是新东方老师推荐的,我自己也做了大部分,其优点是每篇文章都给总结出了重点单词和词组(很全面,做的时候不认识的单词基本都有),而且这本书最后的部分是新题型,练阅读的是时候也就可以顺道把新题型练了。至于作文,笔者认为要做的就是模板化训练,找到合适的模板(太大众化的模板就不要选了,诸如Asisvividlydepictedinthe...之类,我用的是新东方王兆飞和去年赵录学长推荐的金翅掠影),每天根据不同的题目仿写就是了。仿写的时候可以将不同模板加以糅合,争取体现出一些自己的风格。

  数学:第一年131,第二年148。数学在笔者的准备过程中是投入时间最多的一门学科,平均每天3-4h吧,因为毕竟是文科生,不敢太大意,好在结果还凑合。用的资料就是:教材(同济高数,清华线代(《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俞正光,李永乐,詹汉生编),浙大概率论),李永乐系列(全书,真题解析,线代讲义,660题,400题,6+2),还有几套其他人编的模拟题(名字忘了)。教材是基础,应该对照大纲仔细的学习,关键是要通过学习教材对基本的公式定理有较深刻的印象,并且要会证明一些经典的命题(例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种证明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不可大意。另外,学习教材的时候也应该有些高屋建瓴的认识,比如,对于一阶可导的函数,中值定理就是沟通该函数本身和其一阶导函数的桥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中值定理,利用该函数本身来研究它的导函数,或者利用它的导函数来研究该函数的性态,如果一道题目中,给出了一些关于该函数的条件,让求解关于导函数的结论,那么最优的方法可能就是中值定理。

  反之亦然,类似这样的认识可以通过研习教材而不断积累,这对于解题思路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教材只是第一步,个人认为在这方面不宜花费过多时间,因为对于考研来说,更重要的是运用教材的知识来求解具体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数学全书是比较经典的资料,基本只要考数学的都会用这本书,笔者第一年考研把这本书刷了两遍吧,然后还买了数学的大纲解析,把上面的题目又做了两遍,总之是做了不少题目,但结果却不甚理想。考后仔细的思索了一下,窃以为问题在于只是做了大量的训练,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

  毫无疑问,最有效的训练就是通过真题的训练,没有比真题更好的备考资料,但是笔者在第一年仅仅是把真题做了一遍。鉴于这一点,笔者在第二年把重点放在了真题上面,数学全书甚至连一遍都没有做完(只做了高数和概率部分,线代部分用的李永乐的讲义),8月,9月就是做全书,讲义和660题,进入10月就开始用真题做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基本上一天一套题,做完对答案并且总结,当时还报了一个新东方的十年真题精讲精练,李良老师讲的,收获可以说也是非常大,等于把真题又仔细过了一遍。进入11月就开始做400题,这个难度比较大,记得笔者最高分也就120多吧,不过个人认为真的不用太在意,因为考试根本不可能这么偏和难。接着又是再掐时间做真题,做完再给自己批改,总结,总之直到考试,笔者是用真题模拟了四遍,在12月再模拟了几套模拟题(套题的练习基本没有停止过)就直接上考场了。

  考数学的时候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拿今年的试题为例,基本属于“头重脚轻”型,就是选择和填空难度稍大(尤其填空题),而解答题难度较小,应该说这种命题模式尤其考校心态,一两道选择填空不会做很可能会彻底影响你做大题的心情,最终该拿的分没有拿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稳住阵脚,尽量把自己会做的题做好,做完了会做的再去争取不会做得,多想想“尽人事,听天命”,切忌患得患失。

  经济学综合:这门课笔者只考了100分,应该说最没有发言权,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三点教训吧:(1)宋涛的那本《政治经济学》还是要仔细看的,包括后面的社会主义部分,因为其中牵扯到很多热点问题(2)准备初试可以花一点时间看看陈共的《财政学》,今年一道简答题(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区别)陈共的书中似乎就有答案(笔者是准备复试的时候发现的)(3)考场上答题的时间一定要安排好,按分值答题,类似于名词解释这样小分值题目就少写一些吧,笔者就是因为名词解释和简答扯多了直接导致最后一道论述题没多少时间答了。

  4.关于复试的教训

  如果说初试还有点经验的话,那复试就是满满的教训啊!复试的加权成绩排名算是很靠后了,下面就说说教训吧

  专业课笔试:分为共答题和各方向的题目,笔者是宏观调控与财政方向的(和投资与财政方向的试题相同),印象中题目是这样的:

  (一)共答题(五选四,每题10分):1.公共物品的类型及其特征。2.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3.现代税收的原则及其内容。4.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区别。5.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方向题

  (二)简答题(每题15分):1.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2.PPP模式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三)论述题(二选一,每题30分):1.论地方ZF的债务融资改革。2.论我国扩大内需的目的和途径?

  可以看出来,今年的专业笔试还是很看重热点的,而且听一位一起复试的同学说,几道题目和所里几位大牛的论文有关(主要是贾康所长和刘尚希所长,如共答题第二题,简答题第一题,论述题第一题),而可悲的是笔者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根本没看论文,只看了陈共的那本《财政学》。当然,这本《财政学》是必读的,后来的同学除了看这本书以外,还应当关注财政方面的热点(可以从ZF工作报告和财科所网站中总结)以及几位所长的论文(可以从中国知网上下载)。

  (2)英语面试:基本是三个流程,首先是简短的对话(笔者被问到为什么转专业,昨天的专业课考试感觉如何),其次是听一个小短文,一分钟左右,语速也不快,然后让retell,最后是让你翻译一个句子,大概两至三行的样子,是经济学方面的,句子结构算是比较复杂吧,会有一两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如今年笔者遇到的hallmark,thevested interest,笔者推断这些句子应该是从一些外媒上摘录下来的,所以以后准备复试的同学可以多读读经济学人,wsj什么的。

  (3)专业课面试:三个老师,其中一个应该是苏明副所长,进去以后就开始问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让谈谈环境税,笔者华丽丽的说对这方面不是很熟悉能不能换一个问题,然后就问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税收的作用,笔者在说税收的作用的时候提到了间接税和直接税,老师就让我各举几个税种,本来以为之后几个问题答得还算顺畅,结果还是失算了……只给了78分,看来还是不能回避问题的,以后的同学可以注意下,对每个问题尽量认真作答吧,就不要和老师讨价还价了。

  (4)经济学面试:五个老师,其中一个应该是刘尚希副所长,进去以后先问我为什么不学法学要学财政,上过什么经济学课程没有,之后就开始问问题,先问了什么是帕累托效率,又问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后让我谈一下什么是资本市场,笔者说了一堆以后又问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区别,最后看我是学法学的问我了不了解法经济学,这些问题笔者基本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了,结果还算可以吧,给了92。

  总的来说经济学综合问的问题还是挺宽泛的,基本涉及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听之前出来的同学说被问到了凯恩斯理论、阿罗不可能定理、科斯定理和交易成本、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劳动价值论等等,所以以后的同学要准备复试还是尽量花些时间再熟悉一下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吧。

  5.结语

  我也没想到,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是该收个尾了。怎么说呢,考研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单调,辛苦,而且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记得大四下看到那么多同学不是保研就是出国,而自己觉得自己只是一个loser,心里也曾一度相当苦闷。幸好没有放弃。第一年一个人复习,总是有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第二年结识了几个研友,大家平时说说笑笑,有时候还出去搓一顿,生活过的其实蛮充实快乐的,要我说,即便二战失败了,这段经历也给了我极大的财富——它让人成熟、坚强、懂得珍惜,这应该就足够了吧。

愿后来人如愿以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教育部教育在线中教网中青网K12教育网新浪教育搜狐教育腾讯教育学科网高考网考试吧教育信息网中国自考网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教育新闻网
中国招生网国际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阳光高考高考资源网北京教育考试院招考资讯网(天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西招生考试网河北高考网中考网搜学网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上海招考热线江苏教育考试院浙江教育考试院网易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