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门户 研招政策 考研政策 查看内容

洛阳师范学院202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1-9-20 16:43| 发布者: zwh132| 查看: 1036| 评论: 0

摘要: 为做好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2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现将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如下 ...
为做好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22〕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现将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如下:

学校简介
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洛阳。学校地处伊水之滨,万安山下,东汉太学便发端于此。南望二程故里,传颂着程门立雪、鲁台望道的佳话;西望关林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绽放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5年获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资格。201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赢得了“有活力、有品位、有温度、有颜值、有潜力”的“五有”高校美誉。2020年学校被列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7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2个、精品课程3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6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2门、省级本科一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项目6项、教学团队6个、教学名师6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个、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7个、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5个;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3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2篇。开创小学全科教师招生培养的“洛阳模式”,在全省推广;连续九年获得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三年来,学生在亚运会、全运会、全国大运会中共获得7枚金牌,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00余项,省级奖励1400余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80余人。教师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称号20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和应用科研攻坚工程。自2016年以来,连续入选ESI数据库排行榜,化学学科ESI排名持续保持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现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创新联盟、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0余个。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量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出版著作19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400余篇,获国家专利34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2项。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与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大学、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办学、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互换、教师访学进修、科学联合研究等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签署对外合作交流协议30余项。2005年学校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

学校占地2850亩,建筑面积近71万㎡。固定资产总值约12.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达200余万册,电子资源280余万种,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8个,各类型特藏文献27000余册(件)。学校建有“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校园网络,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浓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教学或管理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基础教育需求、有良好教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招生计划
全日制招生专业: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物理)、学前教育、学科教学(化学)、小学教育、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历史)。

非全日制招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美术)、学科教学(体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招生人数:2022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36人左右,其中全日制计划招生196人左右,非全日制计划招生40人左右,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 原则上考生所学专业与所报考教育硕士专业领域要一致。
6. 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报名与信息确认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教育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校的网上公告要求进行报名,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及学习情况,提供真实材料,并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于弄虚作假者,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1.网上报名
1)报名流程
凡符合报考条件者,请于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请如实、认真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并及时交纳报名费,否则报名信息无效。
2)报名时间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信息确认
具体采用网上确认或者现场确认,以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及报考点公告为准,报考费缴纳方式按照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方式执行,详见各省网上报名公告。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考试
1.初试
1)初试时间: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初试科目: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科目见附件)。
12月2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5日下午 英语二
12月26日上午 教育综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教育部教育在线中教网中青网K12教育网新浪教育搜狐教育腾讯教育学科网高考网考试吧教育信息网中国自考网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教育新闻网
中国招生网国际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阳光高考高考资源网北京教育考试院招考资讯网(天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山西招生考试网河北高考网中考网搜学网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招生考试之窗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上海招考热线江苏教育考试院浙江教育考试院网易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Copyright 2013-2014,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联系人:周老师 E-mail:624924297@qq.com 京ICP备1103837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6